這回鋼鐵媽 月琴小姐發生事情之後,許多平日不會接觸到的醫療相關問題一次湧上~

雖然很多時候會覺得快要發瘋了@@因為意見太多等於沒有幫助,但我自己也在檢討,

因為很多時候我並沒有發揮實事求是精神認真google搜尋,反而一頭熱的只是問而已。

當然網路的常識很多未必是真實的,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自己的

資訊才是最有用的,最好的幫助!多問多找絕對比不聞不問來的好太多!

 

第一題就是關於國人最害怕的“氣切“這件事情!這項在你喉嚨上開个口的手術,當你脫口

而出,保證十个長輩會有十一个跟你說:氣切不好啦!醫生要是要氣切你就放棄吧!

或是説氣切根本是走頭無路了,講的好像已經山窮水盡,人生來到盡頭orz.......

我清楚記得第一天事發不到8小時我趕到台中,後來遇到阿姨第一句話就是:

“如果醫生叫你氣切,千萬不要答應啊!氣切很痛苦,很殘忍,千萬不要氣切!就讓她去吧.....“

老實說,我當初真的聽了有些害怕但又半信半疑~直到後來真的面臨住家護病房倚賴呼吸器昏迷的鋼鐵媽也被醫師建議要作氣切了,我當時也是曾經天人交戰,為了和家人溝通意見還拖了兩到三天才決定,説實話如果現在問我,我會更早答應甚至直接和醫師討論氣切的可能!

基本上氣切不僅能夠使意識清醒的病人,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甚至有保持口腔清潔以減少感染、方便抽痰和更換管路、提高呼吸訓練的成功率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讓病人脫離經由口腔放氣管內管的痛苦,擁有較好的生活和照護品質。 想像你的喉龍被深入一條異物一般的管子而且還挺粗,24小時大概就吐慘了吧~更何況是三週呢!而且呼吸管真的很像異形電影中的維生管,人的臉會整個變形,我相信膽子小的人看久沒哭才怪!

其實不管要不要作氣切,重點是病人的意願和實際狀況,才是影響一切的關鍵。假設今天病人已經高壽,或是不希望受苦可以平靜的離開,不作氣切應該是因為不想再多受開刀皮肉之苦況且因為年紀大恢復力比較差,有些老人和家屬會認為接下來可能歹戲拖棚,只要有共識其實都可給病人尊嚴和比較舒服的餘下時光。如果病人不是意識清醒也沒有立過醫療自主的程序,家人就會需要辛苦一點衡量評估再討論,究竟氣切是延續了痛苦還是增加長期抗戰的籌碼提高機會性呢?!當然對醫生來說只會跟家屬說明氣切的好處,因為單指氣切本身而言是單純的,但是綜合病人意見和感受以及家屬共同目標和照護考量甚至經濟的能力等等,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到底氣切是甚麼樣的手術?又為甚麼大家這麼恐懼氣切呢?

氣切,就是在脖子和氣管間打個洞,放個氣切管,用在需要長期置放經口氣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通常被診斷為慢性呼吸衰竭,特徵是痰量多且自咳能力差的人,或是上呼吸道阻塞,需跨越狹窄的地方,才能夠讓氣流順利的通過。

1. 呼吸衰竭的病患經氣管內插管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短期需要超過一周以上。 
2. 長期依賴呼吸器,如中風意識不清、長期臥床的病患。 
3. 有其他疾病導致呼吸道狹窄、呼吸困難或不能自行咳痰需人工抽痰的病患。

以上大致是需要氣切病人的狀況,遇到這樣醫生纔會建議作氣切。但是氣切只是個手術,其實真正讓人懼怕的是決定要不要,以及氣切之後的問題。

也並不是昏迷或病重的患者才需要氣切,很多特殊狀況也會遇到,例如不久前的女歌手羅美玲因為急性會厭炎也差點氣切!

由於台灣民眾長期對這項“小手術“存有偏見,於是2010年11月 第144期康健雜誌 就作了這個專題:踢破錯誤流言:插管‧氣切 呼吸器正確解答 相信可以解答不少人的疑問!


國外醫生看到台灣那麼多病人長期插管連接呼吸器,都表示驚奇和不解。

台灣病人和家屬常以為「插管是急救,氣切表示病人快死了」,所以堅持病人一直插著管,讓病人每個呼吸都如針刺般痛苦。台灣人對氣切和插管有種種誤解,非常需要一次講清楚。

Q、什麼是插管,什麼是氣切?為什麼要用呼吸器?

插管正式名稱是氣管內插管,是把一根氣管內管(人工氣道)經由病人口腔或鼻腔穿過喉嚨與聲門進入氣管深處。

氣切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在全身麻醉下從病人的頸部氣管環狀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放入氣切管,透過氣切管自行呼吸或連接呼吸器而呼吸與抽痰。

使用呼吸器是要解決病人呼吸困難、呼吸微弱、沒有呼吸、氧氣不足、呼吸衰竭等問題。

Q、插管是急救,而且比較不痛苦?

錯。氣切和插管都不是治療疾病,而是利用人工氣道維持呼吸道暢通的方式。

馬偕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林榮祿表示,病人因為呼吸衰竭被插管接上呼吸器輔助呼吸,是一種緊急處置,但長期插管會有合併症,包括由鼻腔插管可能引起鼻 腔疼痛、鼻竇炎;經口腔插管會因為氣管內管長時間壓迫導致口腔潰瘍、喉嚨內長肉芽腫、聲帶受損、或因氣囊過度壓迫氣管造成氣管軟化症,口腔分泌物不易清 除、口臭、吞嚥困難,有時病人容易咬管導致通氣不順。

很多人以為氣切比插管痛苦。其實插管比氣切痛苦太多,「不信的話,自己拿根管子含在嘴裡插進喉嚨試試看,」一位胸腔科醫師認真說。

Q、厝邊頭尾說,做氣切病人會快死,所以萬萬不可?

當病人呼吸困難急救時,會先以插管方式連接呼吸器,但長期插管會有併發症,且病人很痛苦,因此醫師會在病人插管三週左右,評估病人情況。若是病況比 較嚴重、短期無法成功拔管,可能需長期依賴呼吸器,或者因意識不清、身體虛弱而咳嗽能力差或痰液太多,必須依靠抽痰機清除,以免氣管被痰堵住,醫師會建議 病人或家屬考慮接受氣切手術,把氣管內管更換為較短的氣切管,馬偕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彭明仁表示。

氣切和病人死亡,兩者不必然相關,病人過世是因為本身疾病進展至末期(如心肺衰竭)的關係,而不是氣切所造成。

Q、病人做氣切在喉嚨開洞,不能說話、吃東西沒有生活品質,很可憐?

,氣切比插管有生活品質。

呼吸治療師全聯會祕書長楊玲玲指出,氣切的好處有:

● 氣切管路比較容易固定且安全,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可以照顧口腔衛生,外觀也比較美觀清爽。

● 氣切管因為少了鼻子或口腔到喉嚨這一段氣道,呼吸道阻力比較小,比較容易抽痰或咳痰,呼吸比較有效率,有利於訓練病人脫離呼吸器。

 ● 意識清醒的病人,經過吞嚥訓練與調適後,可以從口進食,甚至可以配合呼吸器送氣時間說話,大大提升長期使用呼吸器病人的生活品質。

 氣切的併發症主要為氣切傷口的感染、出血、中膈腔氣腫及晚期的氣管狹窄等,但發生機率很低。

Q、呼吸器使用多久可以脫離?

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郭律成表示,呼吸器何時可以脫離,醫師需依據病人狀況去判斷,難有一定標準。即使相同疾病,也可能因嚴重度不同、病人性格特 質、心理層面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很大差異性,例如病人在用呼吸器前心肺功能或營養狀態比較差,使用呼吸器的時間也會比較長。一般來說,使用時間愈長,病人 愈難脫離呼吸器。

Q、醫院要我們轉至呼吸照護病房?該怎麼選?

當病人於第二階段呼吸照護中心仍無法成功脫離呼吸器時,若病人病情複雜或家屬無能力帶回家照顧,則需下轉至第三階段的呼吸照護病房,有些醫院沒有附設的呼吸照護病房,此時家屬將面臨尋找呼吸照護病房問題。

選擇呼吸照護病房時,環境、照護品質、價錢、和離家遠近都是要考量重點。健保支付大部份的醫療費用,家屬每月需額外支付護理照顧費用,有的醫材如抽痰管還需另外計算,需詢問清楚。一般而言,費用約在2~3萬元。

壢新醫院醫院呼吸照護病房護理長陳慧琪建議,呼吸照護病房最好不要限制訪客時間,容許家屬隨時探訪。其次,仔細看看住在那兒的患者的外觀,看護執行灌食翻身等照顧狀況情形,問問員工的年資長短,因為資深員工多,意味對工作環境感到滿意。

Q、醫院建議可以考慮回家照顧,怎麼做?如何進行居家呼吸器照護?

楊玲玲說,將心比心,大部份病人都希望能回家和親人在一起。但仍需考慮到安全與現實面,如果經醫師評估病人條件符合,家裡的空間夠、也有人可照顧,家屬可考慮接受居家呼吸器照護服務,健保有提供呼吸治療居家照護給付。

醫改會提醒,除了健保所給付,家屬還需要自費額外負擔訪視人員的交通費用,以及租用設備、購買耗材的部份費用等。詳細需自費的金額,建議在申請居家照護之前,先和呼吸治療管理師討論。

若選擇居家照護,家中將會需要能夠24小時照護病患的看護或家屬,因此不管是費用或是照護責任的分攤,建議家人先商量、評估過後,再做決定,照顧者 除了學習基本病人日常照顧,如翻身、拍背、灌食、抽痰、傷口換藥等,還需學會呼吸器的簡易操作如開機、關機、簡易故障排除、呼吸管路更換及積水排除、抽 痰、氣切傷口照護、人工甦醒球之使用,以及緊急狀況處理,以確保病人可以在家中得到最好的照護。

此回我的鋼鐵媽從加護病房21天使用呼吸器期滿之後又轉到『呼吸照護中心』(Respiratory Care Center, RCC),當時醫生曾給過一個列表名單,如果42天未訓練脫離呼吸器,照規定就得轉到『呼吸照護病房』(Respiratory Care Ward, RCW),還好她很爭氣的在第二次成功轉出可以自主呼吸!但這些相關規定還是可以跟大家簡介一下:

健保局針從八十九年七月一日開始試辦了一項「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系統」試辦計畫,在這項計畫中將病房分成四級。第一級是急性加護中心ICU),第二級 是中重度加護病房或稱呼吸照護中心(RCC),第三階段叫做呼吸照護病房(RCW),第四階段就是居家照護(HOME CARE)。

這項計畫設計加護病房(ICU)健保給付日數為21日,中重度病房(RCC)為42日。如在這63天後,病患還是無法脫離呼吸器,就會強制病患轉到第三級 中小型醫院的呼吸照護病房。由於轉到第三級呼吸照護病房之後,病情多已穩定,健保規定給付的醫療行為也較少,相對家屬就必須支付日常生活照顧所需的費用, 換句話說,家屬將面臨負擔原本在加護病房由醫護人員二十四小時照料的看護費用。這時候,整個呼吸照護團隊中的社工師將發揮其功用,協助家屬尋求國家其他的 社會福利協助,以補足健保制度中難以全面照顧的部份。

 

 

其他參考資訊~

氣切或插管 家屬陷兩難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992

氣切的誤解與迷思

http://forum.meredith.com.hk/viewthread.php?tid=614

維基百科:氣管切開術

http://zh.wikipedia.org/zh/%E6%B0%A3%E7%AE%A1%E5%88%87%E9%96%8B%E8%A1%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 like t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