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自從發生意外然後入住護理機構後,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冒出許多照護上的煩惱,
而這些煩惱往往是無法跟旁人訴說,也通常找不到理想答案......(嘆)
最大的煩惱大概就是對於機構的選擇與照料方式了吧!
老媽一開始選擇入住的是重慶北路上的『百齡護理之家』,
兩年多來,常為了一些照料上的瑣碎事情而讓我不太開心,
可能只有我和妹妹是主要照顧者,加上每月費用真的不少,
還有是自己的親人被照顧,對於許多不該發生的缺失總是頗有微詞但又無處投訴,
近日終於在多日排隊下等到某家醫院附設的護理機構,
老媽終於得以轉移得到更好更放心地照顧,讓我們很欣慰也感動。
這篇是碎念不是抱怨,我也只敢在家人轉移之後才敢發文,
而網路上真的搜尋不太到各家護理機構的真實評價與實際經驗,
我想把一些所見所聞分享出來儘管是碎念的抒發也許有需要的人搜尋到也能參考。
首先對於發生事情的家屬來說,我和我妹的年齡算年輕的,
提早遇到也不知是幸還不幸(常遇到有人這樣跟我說還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我老媽52歲時發生意外變成一朵花,三管都有的狀態對我們來說實在無法在家照料只得選擇護理機構,
而當時的我才發現,通常這樣狀況的人都是年老中風或是癱瘓的長者,子女家人數量往往較多也年長,
像我們這樣三十出頭的還真的不多,所以他們家人的年紀也不是主要上網族群,
因此很少能在網路上找到這類病友入住護理機構的經驗與評價資訊作為參考~
所以大概大家僅止於事發之後才了解:原來護理之家這麼搶手!!大吃一驚排都排不到有錢還沒得住哩!
(雖然應該說,有錢才有辦法住.....)
天真的我們也才發現原來這類養護所、養護護理機構、護理之家,多半都是集團式經營,
商機無限的狀況下,這種機構服務變成是要賺錢而不是真的出於回饋社會或體貼病患家屬的照料之心,
如此說來既然這是一個未來的商機也是賺錢的服務,所以要求可以不用太高?
錯了!既然他們是要賺錢當然比服務啊!不是嗎!?
民眾也更可以比較,一分錢一分貨呀!
無奈因為市場多半供不應求導致業者也沒有在怕的,
我老媽前腳剛轉出百齡護理之家,病床就馬上有人遞補躺上,
我老婆在一樓服務台等待的時候也聽見當天電話數通都來詢問空床是否還有機會入住,結果是早就被預約了!
所以需求大於供給的前提下,機構真的沒在怕你比的orz
難道是這家護理機構照顧太好所以生意供不應求?請別有這種奢求的天真想法XD
其實醫院附設的才是更加熱門難求啊!
我老媽發生事故之後因為轉院一次過後就只能住滿30天,礙於30天就得再轉院或是入駐機構,
一般人可能就是取巧一直先轉院周璇一陣子再說,但我老媽狀況不同無法自顧,
我們都得工作的狀況下住院還等請看護才有辦法(試過自己顧完全無法睡)
我們焦頭爛額希望覓得一間離家別太遠又別太貴的養護機構,
但是真實的狀況是護理之家挑我們,不是我們挑護理之家啦!
離我們家最近的振興醫院附設護理之家雖然貴的讓人猶豫(環境超好就醫方便)
但就算真的報名要排隊候補的話,護理長一句就說可能要等十幾年喔......囧
那是一種有錢你可能還住不到的哀怨,儘管環境真的很好離家真的很近!
但是我親戚不是醫院院長也不是正要官員,不認識立法委員也沒有黑白兩道.....
所以大概方圓百里市區的醫院附設都去看了排了。
也許每個家人的想法看法考量不同,但是畢竟是自己母親,就算工作無法天天探望,
至少也不能離家超級遠到一周都無法前往探視吧!(而且都沒看到人哪能放心)
因為老媽的狀況是完全臥床還有三管並不能住平常那種老人的養護機構,而且年齡不夠老orz
(通常是老人太老或是中風生病被子女請到那兒“安養天年”的老人院)
有親友和長輩推薦一些外縣市的護理機構的確比台北市來的便宜一到兩萬,
但是....不管是要越過濁水溪或是蘇澳還是花蓮....真的都太誇張了,
實在不可能每週都去環島探視親人吧~(畢竟這是長期的抗戰)
所以回到台北縣、市,又離家交通是可以接受的,還要有空床的機構....選擇並不多。
雖然可以參考政府評鑑的等級,但評鑑督考往往都只是“參考”值啦~
尤其入住之後更能體會是什麼意思,評鑑歸評鑑就跟考試一樣,考完就不管了(誤
替老媽選擇了百齡護理之家大概是當時評估諸多因素之後最理想的選擇了,
加上沒有多等太久馬上就有空床可以入住,謝天謝地之後才是一連串的大小煩惱囧
但因為我們之前完全沒有這樣的經驗(誰也不想有)所以無從比較優劣,
只能用盡量客觀的主觀角度來看待這兩年多來入住的經驗與心得.......
坦白說我們真的不是專業(誰想當這種專業,最好不要遇到啊!)
但很多問題點真的值得不幸遇到這樣狀況的病友家屬參考看看。
首先個人認為既然是養護機構,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態度其實我很CARE,
雖然知道不可能要求也是當打工仔的人家一定要能視病如親,
但至少來了這樣的機構工作好歹也是服務病患或是長者,
愛心耐心和同理心、關心應該是基本的吧?但可能未必.....
通常私人的養護機構為了節省成本都是僱用外勞的方式來作主要工作,
不管出發點是:做生意省成本或是沒有台灣人願意從事這樣工作?通常消費者也沒得選~
但是往往你會看到一整層機構,近20床只有一個外勞跑來跑去忙東忙西,
百齡護理之家白天班是搭配一個台籍或是大陸籍的阿姨和一個外勞,
晚班則是一層就一個外勞顧全部病患,白天都有點忙不過來了晚上當然更忙!
臥床病患該換的東西太多,外勞還要打掃清潔處理雜務,
又忙又累的狀況下,乖一點的面帶微笑還會跟你問候認命的做,
糟糕的也是常耳聞在這很久的病友家屬“分享”外勞長久下來跟阿姨或是工作人員有樣學樣
態度陽奉陰違,家屬有來和家屬不在的時候照料態度差很多~
我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忘東忘西,常把東西放在我老媽床上就忘了丟或是拿走,
那還小事,比較麻煩的是交接不力,常常白班交待或發生的事情晚班全然不知,
最反感的就是他們養成了怕事心態,只要一問就表現三不知好像多說多錯,
既然怕錯就會開始推卸責任,一件小事問了每個人都推來推去仿佛所有人今天都不在現場囧
搞得我好像金田一還是福爾摩斯硬要揭發假的不在場證明....(哭笑不得)
並不是我攻擊外勞工作能力就不好,不是的,
而是不管是誰都會因為人力不足而累到就會容易不周到,如果本來就不細心就會更粗心,
我也沒覺得誰想工作偷懶,但是因為職場教育環境也可能影響他們怕被罵就會慌,
根本無心把事情做好,只想把差事趕快完成不要出錯領到薪水就好....
這樣的照顧品質說實話讓我常常覺得我媽像是住在比較高級的牧場 (誤
也許真的在某些人眼中這些無法自我表達的病患比動物還不如,
但是他們卻是某些人的家人,因為不得已的原因得呆在這兒,
其實我們是可以算出外勞薪資成本的,也許有利潤考量,
但根據收費實在很難理解為什麼只請得起一位外勞照料整層病患呢?
好吧~再說我可能會有點失態,但是有時真的很氣....
文章太長得分段,這一篇就先到此為止,
提醒所有所有遇到狀況的家屬們,千萬記得瞭解照顧你的親人這些工作然員的分工模式與狀況,
然後別不知道是誰?在照顧你的家人....